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一心小筑

笔随心走,今儿固执,明儿洒脱,且笑且过;人随兴至,朝入山水,夜梦平川,且歌且行…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多点“钝” 多点“福”  

2010-11-15 16:13:00|  分类: 边走边唱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 

 上星期天早上,我带儿子在一家小吃店吃早点,偶尔一转头,看到左边坐着一同事和他的女儿。我清楚地记得我们进来时那两个座位是空的。我们埋着头吃,没看到他们进来,那么他们进来时看到我们吗?如果看到,为什么不和我打招呼呢?是不是因为前几天在办公室里有不愉快的经历?前几天,他要我发存在我电脑中的文章给他,我一边给他找,一边开玩笑说要劳务费。没想到他生气地转身而去。是不是他今天在办公室以外看到我不好意思主动和我打招呼呢?那其实真算不了什么,一个玩笑而已,如果是我开得不恰当,他就当我没说好了;我知道他不喜欢开玩笑,以后也不开好了,没必要这样计较下去。于是,我满脸笑容地招呼:“呵,你们两爹也在吃啊!怎么这么巧啊!”也许这也是万事开头难的一种吧,既然我主动开了口,他也很自然地笑着说起了话……

其实,像这样的事情很多,毕竟人是群居动物,时时刻刻处处与人相处,哪有处处滋润,处处协调的。我想,其实,人还是要“笨”一点,“迟钝”一点好,不要那么敏感,不要那么斤斤计较。

“笨”和“迟钝”是贬义词,渡边淳一创造了一个新词叫“钝感”和“钝感力”。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,“钝感力”可直译为“迟钝的力量”,意为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。“钝感力”不等于迟钝,它强调的是对困遇的一种耐力,是厚着脸皮对抗外界的能力,它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。

钝感与敏感是相对的,用咱们的话说,凡事不能太较真儿,要有度量,要忍耐、要坚韧,这种钝感是积极的、善意的,是向和谐方向发展的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钝感的内涵又不是渡边老先生创造的。

俗话说“聪明人占一半,笨人也占一半。”还有一句是说:“憨娘自有憨娘福。”这是我很小时候就听说过的话。那是在乡村邻居认为某个人看起来不出挑,笨笨的,呆呆的,一点没有为自己谋幸福的天分的样子,但事实上其办事也好,做人也好,过生活也好,一点不比看起来聪明伶俐的人差劲。古人还说“胜不骄,败不馁”,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太聪明太敏感的人反而会自寻烦恼。

我们的精神需要“钝”一点。

我们单位有一位女同事,她仿佛总能在无意中发现别人的不对不该,仿佛只有她自己才是正确的,总能听到她的抱怨和指责。对她老公也一样,经常听到她和朋友打电话在说他什么什么不好,我想,他老公听多了,本来是好的话也不想好了,都没信心了。然而她自己呢,也是每天一副忙忙碌碌,气咻咻的模样,想必幸福感也下降了不少。

在这点上,我比较佩服我老公。我从没听到他责怪别人的话,总是“呵呵”着过去了,所以也总是一副心宽体胖的样子。

我印象最深的是,那年正月里,他邀请一些朋友来家里吃饭,没想到他的一个老同学老朋友,后来去和他的亲戚讲我老公在家里怎么怎么的,他的亲戚又到处乱传,添油加醋。后来那事传到我大姐的耳朵里,大姐告诉了我,我很生气,告诫他远离这样的人。而我老公却说,肯定不是他同学的错。估计是他就随口讲几句,添油加醋的是别人,他还和以前一样对他信任,毫无芥蒂。

对我也是。有时,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,在家就不言语,或者就是一种不高兴的表现,而他还是该干嘛就干嘛,一点没察觉的样子,或者明明是知道的,但故意当做不知道,一样的做家务,一样和我说话,一样打他的游戏。有时我甚至觉得他是不是麻木了,但事后想想,他一副“迟钝”的模样,大智若愚似的,其实也是他心胸宽广,不斤斤计较的油然表现。这样做也有好处,至少能保持情绪稳定,能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。

钝感力不仅限于精神方面,在身体方面也同样如是,要想不因些许感冒或伤痛等就败下阵来,就必须拥有这种能力。

我们小时候好像没有感冒咳嗽发热这样的病似的,其实那是因为我们的家长为生活奔波,有时这样的小毛小病也顾不上了,再说这样的小毛小病,经过一个周期,自身就会痊愈。几次锻炼下来,身体对这样的小毛小病就“钝”了,适应了,偶尔得之,完全用不着紧张。而我们的孩子就不一样。刚进入夏季,气温升了,娇弱的孩子马上就敏感地反应出来,医院里人满为患,这和我们平时的生养方式很有关系。平时一点症状就吃药,吃药能解决的要打针,打针能解决的要挂盐水,要不就是住院,身体也就越来越敏感,越来越娇贵,其实自身的抵抗能力都给摧毁了,就像一棵树,茎都枯萎的,还怎么长得好?

渡边淳一在他的杂文集《钝感力》中写道:“钝感”相对敏感而言,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,现代人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,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、木讷的负面印象,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,不会气馁,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。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,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。”

“以人生智慧而言,钝感比过分敏感要强得多。"《日本体育新闻》评论说。

钝感虽然有时给人以迟钝、木讷的负面印象,但钝感力却是我们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。

一个人谨小慎微,凡事看得过重的自寻烦恼的时代,应该宣告终结了。

让我们都多点“钝”,这样也一定会多点“福”。

多点“钝”  多点“福” - 小昕 - 一心小筑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62)| 评论(2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